新闻

持续为合作伙伴提供优异的产品,实现共同发展,共创辉煌!

2023-10-12

儿童疤痕凝胶真的有用吗?

生活中大到手术治疗,小到磕磕碰碰,难免会有可能会留下疤痕。   怎么办呢?时髦的小伙伴会说那就用疤痕贴或者疤痕凝胶啊!   疤痕贴/疤痕凝胶真的有用吗?为啥有的人说好用不得了,有的说没效果呢?   疤痕贴/疤痕凝胶真的有用吗?   疤痕贴或疤痕凝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因手术、烧伤以及其它创伤所导致的疤痕,可以软化和抚平疤痕,可以缓解疤痕引起的瘙痒、不适或疼痛。   这需要注意在创面愈合后早期应用,坚持应用,并要配合加压疗法等联合应用才会有的效果。并不是依赖这些措施就可以控制瘢痕增生的。疤痕贴或者疤痕凝胶不能让疤痕消失,宣传疤痕贴或者疤痕凝胶能让疤痕变没的,都是瞎说的,不符合客观情况的。   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   疤痕贴、疤痕凝胶对疤痕是有效的,但是经常有人买了疤痕贴、疤痕药膏后使用了没有效果,就觉得疤痕贴疤痕药膏没有用。其实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使用而导致效果不佳。   疤痕贴和疤痕凝胶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酮,硅酮是一种可预防或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药物,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抗疤痕药物。其作用原理是:保持疤痕水分、减少毛细血管增生、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,减轻瘢痕红色的外观,促进瘢痕软化。   但是,由于瘢痕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,而且受到遗传、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,所以导致其效果有个体差异。   1、何时开始使用?   伤口完全愈合后才能使用,避免将疤痕贴或疤痕凝胶用于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上。   如果是刚刚拆线的切口,请等拆线后过10-15天开始使用;如果伤口上有痂皮,请等痂皮自然脱落后过10-15天开始使用。   2、如何使用?   1)疤痕凝胶   疤痕凝胶的使用非常简单。先将疤痕区域清洗干净并擦干。取少量疤痕凝胶涂抹在疤痕上,范围也要超过疤痕边缘1cm左右,等15分钟左右,疤痕凝胶将覆盖在疤痕表面,形成一层薄膜。   日常使用需注意以下4点:   清洁疤痕部位后擦拭干净,保持疤痕部位干燥,以免影响凝胶的成膜效应;   涂抹频率保持在每天一次,暴露部位要加涂一次,可以早晚各一次;   涂抹后等待3分钟,令其自然干燥;   用量上,涂抹薄薄一层即可,过量会影响干燥,效果不会更好,而且产品消耗也会更快,不经济。如果3分钟还没有干燥,就说明涂抹过量了,下次可以酌情减量。   2)疤痕贴   使用前先将疤痕部位清洗干净,并擦干。   打开包装,依疤痕形状、大小适当裁剪。如疤痕面积较大也可拼接,注意拼接平整。   小心揭去贴纸,将有粘性的一面贴在疤痕上。关节部位或不易贴牢的部位,可用薄的弹力带包扎固定,或穿弹力衣。   为使皮肤适应,开始使用的第1、2天每天贴2-4小时,第3、4天每天贴8小时。第5、6天每天贴12小时。如果有皮肤发红发痒等不适,要把疤痕贴拿下来,让皮肤休息1-2个小时后再次贴回去。当皮肤完全适应后,每天坚持贴16小时以上。   注意:使用范围要超过瘢痕边缘1cm左右,有针眼瘢痕的要超过针眼瘢痕边缘。   3、使用次数、疗程   皮肤适应后每天使用12-24h(每天至少12h),应连续使用至少3-6个月;根据疤痕情况不同,治疗期限甚至更长,一直到疤痕软化、充血消退为止。   比如,清晨起床后涂抹疤痕凝胶,夜晚就寝前涂抹,因日常活动将药物洗掉,需补充涂抹。

2023-08-18

医疗资源布局合理性和服务协同性进一步增强

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,是破解医疗资源总量不足、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力手段。”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负责人朱洪彪表示,十年来,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体系建设,多措并举,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。 加大财政投入,增加医疗资源总量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国家安排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1089.6亿元,安排“全民健康保障工程”投资722亿元,“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工程”投资145.8亿元,用于加强以县医院为重点的医疗机构建设,县域内常见病、多发病的就诊率超过90%。相比2011年,全国医疗机构数增长了8%,床位数增长了83%,卫生人员数增长了62%。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。启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,“十四五”期间还将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,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相关专科的诊疗水平,缩小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,大幅减少跨省、跨区域就医人群。 以医联体建设为重点构建分级诊疗体系。先后组织在4个直辖市和317个地级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,在32个省份的118个城市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,在827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。2021年双向转诊的人次数达到2880万,双向转诊结构明显优化,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,医疗资源布局合理性和服务协同性进一步增强。

2023-08-18

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

国家卫健委表示,近年来,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持续推动深化改革,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增加优质医疗资源,分层分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,有效地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。 一是建设国家医学高峰和省级医疗高地。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和布局建设,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治技术攻关。截至目前,已设置心血管、儿科、呼吸等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;确定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,实现覆盖所有省份的目标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序开展。 二是提升市级和县级医院专科能力。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,布局省级区域医疗中心,缩小地市重点疾病诊疗水平与省会城市的差距。同时,加大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力度,持续推进县级医院专科建设,补齐短板弱项。2022年,全国87.71%的县级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。 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,发展社区医院,深入开展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活动。截至2022年底,全国累计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3万家。 四是开展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。加强人、财、物、技等一体化管理,并以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为切入点,畅通双向转诊机制。成立专科联盟,扩大优质专科资源辐射面。目前,全国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1.5万个,通过区域优质资源整合共享,为同质化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。2022年双向转诊的人次数达到2984.7万,双向转诊结构得到优化。 五是发展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。完善互联网诊疗管理,促进互联网医院健康发展。健全省—地市—县—乡—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,提升基层服务水平。截至2022年10月,全国设置超过2700家互联网医院,地市级、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。